一接到設備報修電話,夏永紅立刻換上工作服,手持電工“三大件”——萬用表、螺絲刀、鉗子,匆匆趕赴現場。
了解完設備故障情況后,切斷電源,掛上警示牌,驗明無電后,便開始拆卸零件……工作中的夏永紅,目光專注,如同外科醫生在實施手術。
在近30年的維修生涯中,全國技術能手、中央企業技術能手、兵器工業技術能手、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隨著一個個榮譽加持,夏永紅在數控設備維修領域“一騎絕塵”,成為手到病除的設備“良醫”。如今,他又多了一項榮譽——第六屆內蒙古自治區高級技師突出貢獻獎。
一次結緣 一生專注
夏永紅是北重集團防務事業部設備維修中心維修電工,300多臺設備出現疑難雜癥,都需要他“妙手回春”。50歲的夏永紅不但技術精湛,還癡迷創新、熱衷改進,近年來累計為公司創造價值超過300萬元,成為科技創新的引領者。
在北重集團,提起夏永紅,沒有不豎大拇指的,大家都稱他是手到病除的“設備醫生”。
夏永紅6歲時,隨支援邊疆的父親來到包頭,父親是干焊接的工作的,當年是北重集團的技術高工,在焊接行業是數一數二的技術“大拿”。受父親影響,1993年,他從進入北重集團后一直從事設備維修工作。
“剛開始接觸維修還行,不是太難,后來接觸的東西越來越多,難度也在加大。面對紛繁復雜的電路、儀表、電器、設備,我有點發蒙。我主動向師傅請教,多找一些相關技術的書籍自學。多干很關鍵,接觸的東西多了,見識廣了,即使不會也不害怕了,經過自己揣摩、研究,那些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毕挠兰t回憶說。
勤奮好學、刻苦鉆研、技能精湛是大家對夏永紅的評價。能夠成為全國技術能手,緣于他的勤學苦練和不懈鉆研。多年的工作積累,讓他精通各種高精尖進口設備維修技術,對事業部所有數控設備的基礎情況都了如指掌。作為兵器集團技能帶頭人,改造和升級設備更是不在話下。
追求完美 精益求精
隨著產品結構調整、生產能力提升,北重集團對數控設備產能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夏永紅又擔負起建廠以來首次數控加工中心的數控化改造及大修項目。他還通過芯片級修理,修復了多臺直流調速裝置、變頻器、電焊機、數控設備的顯示器、電源模塊、驅動功率模塊等,不僅解決了購買備件周期長、影響生產進度的問題,更降低了維修成本。
為提高北重集團設備的使用效率、節約維修費用及備件購買費用,夏永紅先后提出了200多項合理化建議,節創價值100萬元。他總結出了數控設備電器部分預防性維修的操作法、西門子交流伺服電機編碼器對零的操作法、數控設備液晶顯示器常見故障解決的操作法等多個先進操作法,并在公司廣泛推廣應用。夏永紅團隊申請的8項國家專利已經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式授權,其中三項夏永紅為第一發明人。
傳授技藝 匠心筑夢
一路走來,夏永紅把挑戰視為歷練,相繼攻克了一個又一個設備維修難題,保障了設備平穩運行。
夏永紅勞模創新工作室云集了眾多“大咖”,他牽頭發揮團隊作用,集中攻關解決技術難題,同時承擔技藝傳承、人才培養的重任,開展的“工匠大講堂”在青年職工心中種下了一顆“工匠夢想”的種子。
現在,他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培養新人上。夏永紅手把手向青工傳授經驗,為他們創造學習、實踐、鍛煉的機會。他告訴記者,一個合格的維修電工不僅要具備解決日常故障的能力,還要具備發現設備缺陷、找到故障源頭、徹底修復設備的能力。
近幾年,夏永紅帶領公司年輕的維修技能人員參加各類職業技能大賽,均取得了好成績。
夏永紅肩上的責任越來越重,所面臨的難題也會越來越多。但他笑著說:“我不怕壓擔子,過去不怕,現在不怕,將來更不會怕。我要和工作室成員努力突破國外高精尖核心技術‘禁區’,繼續挑戰一個又一個不可能,大膽改進,讓國產裝備產品比肩國際一流水準?!?/span>